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5篇
  免费   3312篇
  国内免费   3739篇
测绘学   1189篇
大气科学   2943篇
地球物理   3867篇
地质学   8085篇
海洋学   2001篇
天文学   592篇
综合类   1594篇
自然地理   200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930篇
  2020年   817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1028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891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429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66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守红  刘苏峡  莫兴国  舒畅  孙杨  张春 《地理学报》2010,65(11):1363-1370
蒸散发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研究气候因子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阿克苏河流域1960-2007 年逐日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并分析参考作物蒸散量(RET) 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区分气候因子变化对RET 变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流域RET 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平原区平均年RET 为1100mm左右,是西部山区的近2 倍;东南部绿洲区的RET显著减少,而西部变化复杂。RET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也很显著,以夏季变幅最大,是年变化的主要贡献者。高海拔地区相对湿度对RET变化影响最大,其它区域的风速变化对RET变化的贡献率最高。库车和乌恰站的风速变化对RET变化的贡献率大于50%,是RET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2.
Lake Jilantai-Hetao, a megalake, was formed some time before 60–50 ka, along the Great North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basin is now dry, with most of the area covered by aeolian sand. We are investigating this profound hydrologic change using a number of research approaches. Paleoshorelines of this megalake are best preserved in the Jilantai area in the southwestern portion of the megalake basin. We collected aquatic mollusk shells from littoral sediment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round Jilantai and measured their strontium isotope compositions. 87Sr/86Sr ratios in shell carbonat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high lake phase (~1,080–1,050 m altitude) and the low lake phase (~1,044–1,030 m altitude), with a small shift in average strontium ratios to more radiogenic values during the low lake phase. Based on regional hydrology and physical geography, we conclude that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was the dominant water source supplying this megalake. 87Sr/86Sr ratios of modern water samples suggest the Yellow River was the dominant water source during the high lake phase, but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Yellow River water to the megalake was reduced, and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ocal precipitation and groundwater increased, during the low lake phase.  相似文献   
993.
This paper describes mean grain-size data from the 137Cs- and 210Pb-dated sediment core BS-3 (33-cm long) recovered from Jinheung Pond,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Grain-size analysis of the Jinheung Pond sediments shows a clear signal for changes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nstrumental record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P) and the annual summ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of >50 mm per day (AP50), which reflects the energy available for sediment transport,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mean grain-size distributions measured in the core. The most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response in mean grain size is variations in the annual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Heavy precipitation enhances soil erosion over the catchment area and increases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streams and rivers. Thus, coarser mean grain size should reflect higher precipitation, and smaller mean grain size should reflect lower rainfall. In the data from core BS-3, however, grain-size peaks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annual precipitation are not prominent. This is because a dam prevents removal of fine particles from the pond via the outflow. Therefore, the mean grain-size value represents somewhat larger sediments together with fine clay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sediments of dammed lakes and ponds are well suited for high-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s, especially for records of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994.
1970~2008年安徽省气温时空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指数模型对安徽省1970~2008年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低气温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全省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相反,平均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与平均气温分布基本一致,前者反映日极端最高气温时空格局是不稳定的,后者反映日极端最低气温时空格局是稳定的。20世纪全省日极端最低气温具有1970年代低、80年代高、90年代低、21世纪头10年高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全省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是70年代升高、80年代下降、90年代和21世纪头10年继续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头10年代年平均气温增长量比90年代小0.1℃。芜湖、安庆、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对气温升高贡献率突出,90年代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比80年代增加0.7℃和0.25℃,21世纪头10年年平均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分别比90年代增加0.8℃和1.13℃,已超过大别山区相应的增长量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995.
肖杨  毛显强 《地理研究》2010,29(6):1083-1091
城市间资源的过度竞争是城市群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采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城市发展与其资源约束的关系,并引入风险规避函数,建立城市资源竞争模型来模拟城市资源竞争的演进机制。分析表明:(1)城市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在初期由于集聚效应,城市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后得以更为迅速的发展;当城市发展规模过大,必然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出现规模效应递减;(2)城市资源竞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过程,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作用,也受到政府行为、科技水平等人类行为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人口与科技等相关因素都会对资源竞争的结果产生深刻作用;缩小人均收入与生态效率的差距有助于协调城市间资源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96.
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文化形态结构的角度和旅游审美的规律,提出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概念与模式,并以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为例进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实证分析。认为物质文化开发重在景观展示,制度文化开发重在深度体验,精神文化开发重在氛围营造,而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7.
基于GIS与CA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也为下一步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8.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基础.模型构建是人口迁移空间格局定最模拟的关键.本文根据人口迁移研究基础理论的不同,将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经典模型分为窄间物理学、空间社会学和空间经济学3大类,系统分析了各大类中相应经典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结构,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99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开展了强余震流动观测,沿龙门山断裂附近布设了59台强震动仪器.在观测期间发生了万余次余震,流动观测台网获得了2000多组3分量的强余震记录.本文介绍了流动观测台布设的技术方法与关键步骤,初步处理了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的地震动记录,并分析了此次地震动衰减特征.此次流动观测充分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开展强震动流动观测是十分必要的,其获得的余震地震动记录可为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研究矩形沟槽的几何参数对沟后区域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别测定自由地基以及设置矩形沟槽时相应控制点的加速度幅值,绘制关于两者比值的二维平面等值线图,以两者比值小于0.4的区域作为振动屏蔽区域,将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作为隔振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利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矩形沟槽时会发生能量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